2019健康管理师考试:第五节维生素2

发表时间:2019-06-12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三)维生素E

  维生素E又称为生育酚,是6-羟基苯并二氢吡喃环的异戊二烯衍生物。其中,包括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两类共8种化合物,即α、β、γ、δ生育酚和α、β、γ、δ生育三烯酚。其中,α-生育酚生物活性最高。

  1.理化性质与体内分布

  维生素E是淡黄色油状物,溶于脂肪和脂溶剂。对氧十分敏感,在无氧条件下能稳定,对热和酸碱稳定。油脂酸败会加速维生素E的破坏。食物中维生素E在一般烹调时损失不大,但油炸时维生素E活性明显降低。

  维生素E主要储存于脂肪组织、肝脏及肌肉中。在各种组织器官中,以肾上腺、脑下垂体、睾丸以及血小板中的浓度最高。红细胞膜中α-生育酚含量较高,其浓度与血浆水平处于平衡状态,当血浆维生素E低于正常水平,易发生红细胞膜的破裂而导致溶血。

  健康成人血浆维生素E平均浓度为10mg/L左右,儿童血浆浓度稍低,平均水平在7mg/L。早产儿血浆水平低于足月婴儿,人工喂养的婴儿低于母乳喂养儿。补充维生素E可使其水平提高,但是不管维生素E补充的时间和剂量有多大,血浆浓度的增加不会超过平均水平的2~3倍。

  如果膳食中维生素E缺乏,血浆浓度会迅速下降。但是大多数成人体内的维生素E储存相对丰富。如果食物中缺乏维生素E,体内储存的维生素E仍可维持几个月。

  2.吸收与代谢

  生育酚在食物中多以游离的形式存在,而生育三烯酚则以酯化的形式存在。它必须经水解后才能被吸收。

  人体吸收维生素E需要有脂肪和胆盐的存在,并以乳糜微粒形式从小肠上部吸收,经淋巴管入血流分布到各个组织。它在脂肪组织、肝脏、心脏和肾上腺皮质含量较高。正常人对维生素E的吸收率平均达70%,随着维生素E的摄入量增加其吸收率降低。当脂肪吸收障碍时,维生素E的吸收也受影响。进食大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使维生素E 的需要量增加。

  维生素E主要由LDL运输,在保护LDL免遭氧化损伤方面起重要作用。由于维生素E溶于脂质并主要由脂蛋白转运,所以血浆维生素E的浓度与血浆总脂浓度呈正相关。

  3.生理功能

  (1)抗氧化作用。维生素E是氧自由基的清道夫,与其它抗氧化物质以及抗氧化酶(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一起构成体内抗氧化系统,保护生物膜及其它蛋白质免受自由基攻击。此外,在非酶抗氧化系统中维生素E亦是重要的抗氧化剂。

  (2)预防衰老。人类随着年龄增长体内脂褐质不断增加,脂褐质俗称老年斑,是细胞内某些成分被氧化分解后的沉积物。补充维生素E可减少细胞中的脂褐质的形成。维生素E还可改善皮肤弹性,使性腺萎缩减轻,提高免疫力。

  (3)与动物的生殖功能和精子生成有关。目前,临床上常用维生素E治疗先兆性流产和习惯性流产等。但尚未发现有因缺乏维生素E而引起的不孕症。

  (4)调节血小板的粘附力和聚集作用。维生素E能抑制磷酯酶A2的活性,减少血小板血栓素A2的释放,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故维生素E缺乏时血小板聚集和凝血作用增强,增加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的危险性。

  (5)其它功能。维生素E可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限速酶的活性而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促进蛋白质的更新合成;促进某些酶蛋白的合成,降低分解代谢酶的活性;还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分化及生长密切相关的蛋白激酶的活性有关。

  4.缺乏与过量

  维生素E缺乏在人类较为少见。但缺乏时,可导致低体重早产儿、血β-脂蛋白缺乏症和脂肪吸收障碍;亦可出现视网膜褪变、蜡样质色素积聚、溶血性贫血、肌无力、神经退行性病变、小脑共济失调和震动感觉丧失等。

  在脂溶性维生素中,维生素E的毒性相对较小。但过大剂量摄入维生素E仍有可能出现中毒症状,如肌无力、视觉模糊、复视、恶心、腹泻以及维生素K的吸收和利用障碍等。

  故每天维生素E的摄入量以不超过400mg为宜。

  5.供给量与来源

  α-生育酚有两个来源,即天然的生育酚(d-α-生育酚,IUPAC命名为RRR-α-生育酚)和人工合成的生育酚(dl-α-生育酚)。人工合成的生育酚活性相当于天然生育酚活性的74%。

  维生素E的活性可用α-生育酚当量(α-TE)来表示,又可用国际单位(IU)来表示。规定1mgα-TE相当于1mgd-α-生育酚的活性,1IU的维生素E等于1mgdl-α-生育酚乙酸酯的活性。

  1IU维生素E=0.67mgd-α-生育酚=0.74mgd-α-生育酚乙酸酯

  1mgd-α-生育酚=1.1mgd-α-生育酚乙酸酯

  1mgdl-α-生育酚=1.1mgdl-α-生育酚乙酸酯

  1mgdl-α-生育酚=1.1IU维生素E

  我国现行成人的维生素E推荐摄入量是10mg总生育酚。有建议对推荐的维生素E摄入量需要考虑膳食能量的摄入或膳食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成人膳食能量为2000~3000kcal时,维生素E的供给量为7~11mg;或每摄入1g多不饱和脂肪酸,应摄入0.4mg维生素E。

  维生素E 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一般情况下不会缺乏。食物主要来源于植物油类、坚果类、全谷类、新鲜麦胚芽等。蛋类、肉类、鱼类、水果及蔬菜含量甚少。在加工、储存和制备食物时相当一部分维生素E因氧化而损失。

  (四)维生素K

  维生素K中,有维生素K1.K2.K3三种。维生素K1又名叶绿醌,存在于绿叶菜和动物肝脏;维生素K2指的是一族2-甲基-1,4萘醌的同系物,称为甲萘醌。甲萘醌在肠道内由细菌合成;维生素K3则由人工合成,其与天然维生素K具有基本相同的生理作用。

  1.理化性质与体内分布

  维生素K1是淡黄色油,维生素K2和K3则是黄色结晶。K1和K2溶于脂肪及脂溶剂,K3易溶于水。所有的维生素K都耐热,但对强酸、强碱和强氧化剂都不稳定。

  人体内维生素K的储存很少,更新很快。当摄入叶绿醌和甲萘醌时,肝脏迅速吸收。肝脏储存的维生素K占叶绿醌的10%和甲萘醌的90%,但维生素K的肝内储存期很短,因为它迅速从肝脏去除并很快被排泄。维生素K在许多器官中的含量并不高,有几个器官是它的富集部位,如肾上腺、肺脏、骨髓、肾脏和淋巴结。维生素K基本不经胎盘转运,即使母体血浆含量正常,脐带血也检测不到维生素K。

  2.吸收与代谢

  维生素K为脂溶性,在小肠中吸收有赖胆盐的存在。在体内贮存时间很短,迅速被破坏,经代谢排出。血液中含量甚少,肝脏中贮存少量。

  3.生理功能

  (1)维生素K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缺乏维生素K,致使出血后血液凝固发生障碍。轻者凝血时间延长,重者可有显著出血情况。如皮下可出现紫癫或瘀斑,出鼻血、齿龈出血、创伤后流血不止,有时还会出现肾脏及胃肠道出血。

  (2)维生素K参与体内氧化还原过程。缺乏时肌肉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减少,三磷酸腺苷酶活力下降。

  (3)维生素K能增强胃肠道蠕动和分泌机能。

  4.缺乏原因

  维生素K广泛存在于食物中,大肠内细菌也能合成。故在正常时,组织中的许多维生素K都来源于肠内细菌。

  一般,单纯因膳食供应不足所致的维生素K缺乏极为少见。在疾病情况下如肝脏病、消化机能障碍和长期服用抗生素等可发生继发性缺乏。

  新生儿因肠道细菌尚未充分生长,不能合成维生素K,而母乳及牛乳中维生素K含量又很低,所以新生儿容易发生维生素K缺乏,如果出现颅内出血,会造成严重后果。婴儿出生后应给予少量维生素K以预防。



版权所有:健康管理师网     网站申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1 (www.cgs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30232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