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健康管理发展心理学辅导(3)

发表时间:2019-08-16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一、近代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原因
  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除了与近代社会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外,有两大因素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首先是自然主义教育运动的影响。
  其次是进化论的影响。
  自然主义教育运动
  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尊重儿童、发展儿童天性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利用儿童心理的特点与规律去教育儿童。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A.Comenius)从人的本性出发,把儿童从出生到成熟分为四个年龄阶段,并编写了第一本以儿童年龄特征为基础,系统讲述科学知识的书《世界图解》。此外,夸美纽斯还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儿童特点并能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教育与教学原则。
  英国哲学家洛克(J.Locke)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在出生时就如一块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从后天的经验中获得的,因此,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在他看来,儿童心理发展的差异9/10是由教育决定的。他强调要培养儿童的兴趣,发展儿童的独立能力,并认为良好习惯的培养应从很小的年龄就开始。
  法国思想家卢梭(J.Rousseau)的儿童观集中体现在他的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尔——论教育》一书中。通过虚构的儿童爱弥尔从出生到成人的教育过程,提出儿童虽然不是成人,但也不是成人的宠物和玩物。他首先是一个“人”,有自己的意识和情感的人。成人要尊重儿童,对儿童的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法则”,应按照他们的本性,考虑他们的年龄特征。卢梭关于儿童天性中包含主动自由、理性和善良因素的结论,以及他呼吁保护儿童纯真天性,让儿童个性充分发展的主张,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总体上看,自然主义教育运动的盛行,对了解儿童心理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进化论的影响
  在《人类的由来和性选择》(1871)中,达尔文提出“人猿同祖”,并认为人与动物具有心理上的连续性;《动物与人类的表情》(1872)则进一步分析了人类与动物表情上的共性和共同的发生根源。
  “尽管人类和高等动物之间的心理差异是巨大的,然而这种差异只是程度上的,并非种类上的。我们已经看到,人类所自夸的感觉和直觉,各种感情和心理能力,如爱、记忆、注意、好奇、模仿、推理等等,在低于人类的动物中都处于一种萌芽状态,有时甚至处于一种十分发达的状态。”--达尔文
  达尔文不仅从种系演化的途径研究了人类心理的发生与发展,也从个体变化的途径研究了个体心理的发生与发展。他认为,通过对儿童的观察研究可以了解人类心理的发展,并揭示动物心理向人类心理的演变过程,儿童成了研究进化的最好的自然实验对象。达尔文根据长期观察自己孩子心理发展的记录而写就的《一个婴儿的传略》(1876),是儿童心理学领域早期的专题研究成果之一。
  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W.Preyer)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儿童心理》是第一部科学、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包括儿童感知的发展、儿童意志(或动作)的发展、儿童理智(或言语)的发展。在该书中,普莱尔通过对自己孩子从出生到3岁的系统观察与描述,肯定了儿童心理研究的可能性,并阐述了遗传、环境、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地作用。普莱尔也因此被誉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继普莱尔后,美国心理学家霍尔(G.S.Hall)于20世纪初首次用问卷法对儿童青少年的行为、态度、兴趣等作了广泛、系统的调查研究,在西方社会掀起了一股“儿童研究运动”,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学科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法国的心理学家比纳(A.Binet)首创用智力量表进行个体差异鉴别,美国儿科医生格塞尔(A.Gesell)提出了婴幼儿发育常模,以及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华生(J.B.Watson)建立的儿童情绪的条件反射理论等,都对学科的形成与完善作出了贡献。
  发展心理学的演变
  产生阶段
  形成阶段
  演变阶段
  发展阶段
  二、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发展研究
  (一)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霍尔也是最早研究老年心理的心理学家
  (二)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生命全程的发展率先进行了研究
  荣格的研究:最早研究成年心理的人
  主要观点:前半生与后半生分期,重视中年危机,论述了老年心理,尤其是临终前心理
  (三)发展心理学的问世及其研究
  1930年:Hollingwerth出版《发展心理学概论》(第一部)
  1935年:Goodenough出版《发展心理学》
  1957年,《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代替“儿童心理学”
  70年代开始兴起:会议,研究,出版物,大学课程

以上由健康管理师考试网整理

版权所有:健康管理师网     网站申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1 (www.cgs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3023285号-1